您的位置: 首页 >健康教育>详细内容

健康教育

高校春季传染病防御指南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2-13 08:57:51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       随着新学期的钟声即将敲响,大学校园又将恢复往日的热闹。但在这万物复苏的初春,各类病菌也开始活跃起来,一些常见传染病伺机而动,威胁着同学们的健康。了解并积极预防这些传染病,是开启健康校园生活的重要前提。

一、常见传染病“面面观”

  1、甲型流感(甲流)

     甲流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发。在校园这样人员密集的场所,传播速度相当惊人。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,例如咳嗽、打喷嚏时释放出的飞沫,一旦被健康同学吸入,就极易感染。甲流感染后,通常会突然高烧,体温可达39 - 40℃,还伴有全身酸痛、头痛、乏力、咳嗽、咽痛等症状,相较于普通感冒,症状更为严重,病程也相对较长。

  2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(新冠)

     新冠在全球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影响。虽然目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,但它依然不容忽视。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、密切接触传播,在密闭空间还能通过气溶胶传播。感染后的症状多样,从无症状携带到轻症的咳嗽、低热,再到重症的呼吸困难、低氧血症都有可能出现,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。由于病毒不断变异,其传播特性和致病力也在发生变化。

  3、禽流感

    禽流感主要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疾病,部分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可以跨越物种传播给人类。人类感染禽流感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、排泄物。感染初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,如发热、咳嗽、咽痛等,但病情发展迅速,严重时可进展为重症肺炎,甚至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,病死率相对较高。

  4、诺如病毒感染

     诺如病毒是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病原体,在学校等集体单位极易引起暴发。它具有高度传染性,传播途径多样,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、水传播,也能通过气溶胶和接触传播。感染诺如病毒后,通常会在12 - 48小时内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,儿童以呕吐更为常见,成人则腹泻居多,一般病程较短,2 - 3天即可恢复,但对于免疫力较弱的人群,可能会引发严重脱水等并发症。

  5、水痘

     水痘是由水痘 - 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,在高校人群中也时有发生。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,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。感染水痘后,患者会出现发热、头痛、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,1 - 2天后皮肤会分批出现斑疹、丘疹、水疱和结痂,皮疹呈向心性分布,即躯干多,四肢少,伴有瘙痒。水痘传染性极强,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,一旦有人感染,很容易在集体环境中传播开来。

二、防治“秘籍”大公开

  1、个人防护

      勤洗手:这是预防传染病最基础且有效的措施。在饭前便后、触摸公共物品后,务必用流动的水和肥皂(或洗手液),按照“七步洗手法”揉搓双手至少20秒,仔细清洗掌心、手背、指缝、指甲等部位,确保双手的每个角落都能洗净,彻底清除病菌。

      戴口罩:在教室、图书馆、食堂、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,正确佩戴口罩是关键。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飞沫和病毒颗粒,降低感染风险。佩戴时要注意贴合面部,确保口罩的密封性,并且要定时更换,避免口罩潮湿或污染后失去防护效果。

     保持社交距离: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,避免近距离面对面交流和密切接触。在教室就座、食堂排队打饭等场景中,都要注意保持安全距离,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。

  2、生活习惯

      规律作息:保证每天7 - 8小时的充足睡眠,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。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,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,使身体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。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,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。

      合理饮食:多摄入富含维生素、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,如新鲜的蔬菜水果、牛奶、鸡蛋、瘦肉、全谷物等,保证营养均衡。少吃油腻、辛辣、刺激性食物,避免暴饮暴食,减轻肠胃负担,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。

      适量运动: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慢跑、跳绳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,也可以适当进行力量训练,如俯卧撑、仰卧起坐、哑铃训练等。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心肺功能,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。

  3、校园防控

      加强通风:教室、宿舍、图书馆、实验室等室内场所要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。每天至少通风3次,每次30分钟以上,让新鲜空气置换室内的污浊空气,降低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。

定期消毒:学校要对公共区域,如门把手、电梯按钮、楼梯扶手、教室桌椅、宿舍床铺等进行定期消毒。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、酒精等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,确保消毒无死角。同时,同学们也要注意宿舍卫生,定期打扫,勤晒被褥,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。

健康监测:要建立健全师生健康监测制度,每天进行体温测量和健康状况询问。一旦发现有同学出现发热、咳嗽、腹泻、皮疹等传染病相关症状,要及时安排就医,并进行隔离观察,防止疫情在校园内扩散。

  4、及时就医

       如果出现发热、咳嗽、咽痛、腹泻、皮疹等症状,不要自行用药,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。就医时要全程佩戴口罩,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症状、近期活动轨迹、接触史等信息,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。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病情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。

      春季传染病虽然来势汹汹,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,掌握正确的防治方法,做好个人防护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积极配合学校的防控措施,就能够有效预防和应对这些传染病,在校园里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。

责任编辑:李思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