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健康教育>详细内容

健康教育

秋冬季传染病防治小贴士,守护师生健康!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9-03 14:57:27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
 

       新学期伊始,校园人口密集,加上秋冬季气温变化大,是流感、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、水痘等传染病的高发期。近年来,全球传染病形势发生变化,今年基孔肯雅热也逐渐引起了大家的重视。校医院为确保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,特此温馨提示如下:

一、       流感:秋冬季主要呼吸道传染病

1560879b34782a37b64a2f096b59beb 

流行性感冒(流感)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主要通过飞沫传播,也可通过接触传播。流感症状包括突发高热(可达39℃~40℃),可伴有畏寒、寒战、头痛、全身酸痛等。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呕吐、腹泻等消化道症状。学校人群密集,一旦有流感病例出现,容易快速传播。

预防流感的关键措施包括:

1、接种疫苗: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、最有效的手段。

2、良好卫生习惯: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、毛巾等遮住口鼻;养成勤洗手的习惯,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。

3、佩戴口罩:在环境密闭、通风不良等场所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,应正确佩戴口罩。

4、及时就医: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,不要带病上课,以免传染给他人。

二、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:秋季高发的消化道传染病

4047d607ede752974c637f0cbd9f656 

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,全人群普遍易感。传播途径多样,食用或饮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,接触感染病例或被其污染的环境都可能被感染。患者常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,部分伴有低热、头痛、乏力等。儿童以呕吐为主,成人则腹泻居多。校园内食堂就餐、集体住宿等场景,增加了诺如病毒传播的风险。

预防措施包括:

1、勤洗手:饭前便后洗手,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。

2、食品安全:食物要彻底洗干净,煮熟煮透后再食用;不喝生水。

3、环境消毒:定期对餐具、玩具等物品进行消毒;远离呕吐物。

三、基孔肯雅热:高校需警惕的蚊媒传染病

基孔肯雅热是经伊蚊(俗称“花斑蚊”)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。

30dc99c782e37b672cdffc457c60ba2 

临床以发热、关节痛、皮疹为主要特征。虽然目前疫情主要分布在广东省,但高校师生流动性大,需要提高警惕。2025年8月17日0时至8月23日24时,广东省新增报告336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,未报告重症和死亡个案。

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关键是防蚊灭蚊:

1、清除积水:伊蚊偏好在小型的洁净水体中繁殖。翻盆倒罐清积水,特别是清理各类小型容器积水,是控制疫情传播的基础。

2、防蚊措施:挂蚊帐、装纱窗、结合实际点蚊香、出门涂驱蚊水。

3、参与“1130”防蚊灭蚊行动:上下班1分钟清积水,每周1次大扫除,每天3分钟排查孳生地。

如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行史或蚊虫叮咬史,并出现发热、关节疼痛、皮疹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向医生说明。

四、登革热:需重点防范的蚊媒传染病

4358dacf9cb60324df376774666922f9_t04c488f7090720f7cc 

    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,经伊蚊(俗称“花斑蚊”)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,与基孔肯雅热传播媒介相同,且秋冬季室内温暖环境仍利于伊蚊活动。患者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(多持续3-7天),伴随剧烈头痛、眼眶痛、肌肉和关节疼痛,部分患者会出现皮疹(多在发热后3-6天出现)、皮肤黏膜出血(如牙龈出血、鼻出血)等,严重者可能发展为登革出血热、登革休克综合征,危及生命。目前我国南方部分省份仍有登革热病例报告,师生因出行、户外活动较多,存在感染风险。  

预防登革热的核心是阻断伊蚊传播,措施包括:

    1、 清除孳生地:定期翻盆倒罐,清理阳台、教室、宿舍及校园角落的积水(如花盆托盘、废旧轮胎、饮料瓶、空调接水盘等),不给伊蚊产卵机会。

2、 做好个人防蚊:宿舍、教室安装纱窗、纱门;睡觉时挂蚊帐;外出活动(尤其是傍晚、清晨伊蚊活跃时段)穿长袖衣裤,涂抹合格驱蚊剂。

3、配合环境消杀:若校园内出现蚊虫密度较高情况,积极配合学校或疾控部门开展的统一灭蚊工作,避免在蚊虫密集区域长时间停留。

       健康校园,从我做起。做好传染病防控,让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加安全、美好!

 

责任编辑:李思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