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革热的防控知识
一、登革热简介
1. 登革热的定义:
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;
2. 登革热症状:
一般而言,近八成的登革热感染者都无明显症状,或者只有轻度症状(比如简单的发热),而仅有不到5%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症状。被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后,患者出现的症状很像流感。一般有以下几种症状: 发烧至40℃以上 、头痛、 眼后疼痛、 恶心、呕吐、 关节、骨骼或肌肉疼痛、皮疹等;
突发高热: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℃~40℃,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;
“体痛”:感到头痛、眼眶痛、肌肉关节和骨骼痛,整个人觉得很疲乏;
“发红”:脸部、颈部、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,貌似“酒醉状”,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、浅表淋巴结肿大、牙龈等无端出血等。
皮疹: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,不高出皮肤。
3. 登革热传播途径:
登革热不能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,而是通过蚊虫传播,媒介为伊蚊和白纹伊蚊(白纹伊蚊俗称“花蚊子”)。
4. 登革热的潜伏期:
即从接触病毒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为3-15天,但通常为5-8天。
5. 登革热的预防:
从源头抓防控,清除蚊虫孳生(家居和外环境积水)是登革热防控的关键措施。
登革热的预防就是防止蚊虫叮咬 + 灭蚊。
责任编辑:李思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