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

【党史中的卫生健康事业】防治疾病保健康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1-04-25 15:50:57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     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,困扰健康的主要是传染性疾病。在延安,大家过着集体化的生活,吃住都在一起,特别容易流行传染病,又缺医少药,尤其没有抗菌药物,所以,对预防传染病的流行、防止疾病发生十分重视,时时处处要预防感染传染病。

  1941年在延安流行伤寒病。10月2日,中央卫生处在《解放日报》上发布紧急通知,党中央,毛主席和主管卫生工作的李富春、陈云、王首道等首长指示各方加强卫生防疫工作。还指定李志中主任主编《解放日报》的《卫生》专栏,对他提出“预防胜于治疗”的口号大加赞赏。

  1941年11月24日,第一期《卫生》刊登了李富春同志特意写的《发刊词》,同时登载了何穆院长撰写的《延安伤寒流行的教训》。第二期《卫生》刊登了金茂岳和刘允中合写的《讲座——伤寒(肠热病)》,介绍什么是伤寒病及其死亡原因、预防措施。以后,每一期专栏都有专科医生撰文,像何穆写的《肺痨病的疗养法》,系统地介绍了肺痨病是怎么传染的,有什么症状,如何疗养治愈。还有马荔撰文的《牙齿卫生》《吸烟是否妨碍健康》,李冰写的《阑尾炎》,张子英写的《沙眼的预防与治疗》等文章都发表在《解放日报》上。《卫生》第五期还特别刊登了傅连暲撰写的《春季防疫专号》,阐述春季防疫的重要性,编委会配文列出《春季主要传染病预防表》。《卫生》专栏还图示捕鼠的方法和做好饮用水的卫生

  这些科普知识对于预防疾病起了很好的作用,对于妇女和儿童的防病工作尤为重要。李新撰写的《养成儿童应有的卫生习惯》、草力写的《母亲须知》就非常实用。还有一篇《父母和保姆——赶快预防小儿感冒和肺炎》的文章也很不错,恰逢2月份,医院里小儿得感冒的人数增加两倍,就适时发表了这篇实用性极强的文章。在《解放日报》开辟的《科学园地》一共刊出62期、190多篇文章,其中医药卫生方面的《卫生》专栏办得生动、实用。

  预防疾病不仅限于报刊、讲座方面的宣传,医院还多次派医护人员到周边的村镇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。

  当时凡有卫生机构的,都必须负责担任附近地区农民的医疗和预防宣传工作,宣传妇幼卫生,推行新法接生,开展防病保健的宣传工作。

  大家一起动手改善环境卫生,打扫房屋,拆洗被褥,消灭虱子、臭虫、苍蝇、老鼠,移风易俗,农村出现了崭新的卫生面貌。培养新法接生员、改造旧接生婆也是当年一项重要的宣教工作,要求妇女干部监督检查,很快使农村“四六风”(新生儿破伤风)的患病率明显降低。医疗队不仅每天宣讲、治病,还编排了秧歌剧、活报剧,极大的调动了人民群众讲卫生、破除迷信的积极性。医疗队的同志们和农民同吃同住,朴实的作风、认真的态度、勤恳的工作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。


责任编辑:李思思